养鳄鱼、种荔枝、种凤梨……海南这些“亿元村”是怎么发展起来的?

东方市三家镇红草村的鳄鱼小镇。新华网发
在海南省东方市三家镇红草村,村党支部书记符立振望着鳄鱼园中游动的鳄鱼欣慰地说:“鳄鱼产业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,大家都吃上了‘鳄鱼饭’,住上了‘鳄鱼楼’。”他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。这个曾经以传统农耕为主的村庄,如今因鳄鱼养殖而闻名,鳄鱼存栏量占全国三成,年产值突破亿元。
红草村的蜕变并非个例。行走在琼州大地,一个个特色产业村星罗棋布:海口市永兴镇永德村的“火山荔枝王”带动户均增收4倍,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的民宿集群年接待游客超百万,儋州市木棠镇铁匠村300多户黄花梨加工作坊年产值稳定在2亿元以上,昌江黎族自治县十月田镇好清村万余亩凤梨让全村吃上“凤梨饭”,澄迈县桥头镇地瓜“明星村”沙土村远近闻名......,这些“亿元村”以特色产业为基础,勾勒出海南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。

施茶村的火山石斛产品展示厅里,游客们正挑选伴手礼。新华网发
思辩求变:把“土特产”做成“大产业”
“我们村九成土地都是火山岩,种啥都难。”在海口市石山镇施茶村的石斛种植基地,村党支部书记洪义乾回忆起当初的困境。但是,火山岩富含矿物质,恰好适宜种植名贵中药材石斛,引种石斛后,曾经的“发展短板”一跃成为“产业跳板”。
在海南,像施茶村这样“点石成金”的案例还有不少,关键在于找准产业发展的切入点。三亚博后村的土地盐碱化严重,过去种庄稼仅够糊口,现在依托毗邻亚龙湾的区位优势,发展乡村民宿和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。
昌江好清村过去以种植甘蔗为生,收入微薄,却凭借气候好、光照足、雨水少的自然条件,引进香蕉凤梨、芒果凤梨、冬蜜凤梨等新品种,探索推广自然熟等高品质种植模式,走标准化、高品质的发展之路。全村种植凤梨的农户超过90%,种植面积1.4万亩,2024年凤梨总产值2.3亿元,净利润1.1亿元。
从石头缝、盐碱地里“长”出富民产业,求变是动力,观念的转变是关键。过去,守着肥沃的土地,过着穷日子。现在是敢闯敢试,危中求机,化劣势为优势,才能从无到有、实现弯道超车。

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的地瓜雕塑。新华网发
产业融合:让“小产品”释放“大能量”
产业要做大,单靠种植远远不够。产业融合,可以让亿元村释放更大的能量。
“我们是有‘身份证’的桥头地瓜,一箱一码,扫码可溯源。”澄迈县桥头地瓜产销协会副会长王永敢拿起包装箱展示。当地不仅建立了集种植、管理、贮藏、加工、销售于一体的产销模式,还为地瓜赋予了文化价值——建设地瓜博物馆、文化馆,举办地瓜文化节,开发“地瓜拿铁”等特色产品,推动“互联网+农业+旅游”融合发展。2021年,沙土村成功摘掉“贫困村”的帽子,入选“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”。
位于火山荔枝核心产区的海口永兴镇永德村持续打造“火山荔枝王”品牌,不仅让荔枝树变成了“摇钱树”,更是让火山岩成为“网红打卡地”。大力发展“荔枝+文旅”,举办“荔枝花海农耕健康跑”,孵化91名乡土主播,荔枝单价从每斤1至3元跃升至20元,2023年线上销售额超2500万元。规划露营基地、主题民宿、机车驿站等项目,推动农业与潮流文化深度融合,不断拓展“荔枝+”消费场景,推出“荔枝+乡村旅游”“荔枝+民宿”“荔枝+农庄”等业态,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消费。
这种持续发力的融合发展模式,打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界,让农民不仅能分享种养环节的收益,更能参与到加工、流通、旅游服务等产业链条的价值分配中。

在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,村民清理影响地瓜生长的杂草。新华网发
机制创新: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抱团发展”
“企业免费提供鳄鱼苗、饲料和技术指导,养成后再回收。”海南鳄珍鳄鱼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贵华介绍。东方红草村的鳄鱼产业采用“企业+基地+合作社+脱贫户”模式,既降低了村民独自养殖的风险,又保障了农民获得稳定的收益。
类似的合作模式在海南遍地开花。澄迈沙土村通过地瓜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,实现标准化生产、品牌化经营。三亚博后村整合村集体资金、资产和资源,增强自身“造血”功能,还开设“博后共富学堂”,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。儋州铁匠村从“人人会打铁、户户有高炉”到“人人会手艺、家家有作坊”,黄花梨手工艺品卖到了日本和韩国。
强有力的组织引领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,将分散的农户凝聚成发展共同体。正如三亚博后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苏少洪所言:“如今村民腰包鼓了、心气齐了,村里办事一呼百应。”
产业兴,则农民富;农民富,则乡村稳。

博后村民宿集群夜景。新华网发
火山口下的施茶村持续做大做优做深火山石斛品牌,形成了从组培、育苗、种植到深加工、销售、科研的全产业链,产业优势愈发凸显,火山石斛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超900万元。今年年初,火山石斛系列产品首次出口东南亚,实现“出海”零突破。
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、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、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……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施茶村过往成绩的肯定,更是对施茶村未来发展的激励。
从鳄鱼游弋的红草村,到荔枝飘香的永德村,从地瓜甘甜的沙土村,到石斛花开的施茶村……海南这些特色鲜明的“千万村”“亿元村”,正书写着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、打造和美乡村“海南样板”的精彩篇章。(王梦璇)


